<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本网浙江宁波讯(鄞州区司法局)</span></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 骄阳天中屋燥热,幼儿照管应留心,助人一念倏然起,善行义举动人心。东吴司法所一向秉持道德引导和行为预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注重在点滴小事中引人向善,为此展开过多次面向矫正对象的集中性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氛围影响下,日行小善的行为不断涌现,发生于8月26号的寻找走失小孩的助人为乐行为,是东吴司法所8月以来遇见的“善举典型”。</span></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 2023年8月26日上午11时许,所内社区矫正对象朱某正在位于东吴镇北村的家中同家人吃午饭,突然见到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孩大声哭着从其门前走过,因为长时间的哭泣嗓子有些哑。朱某心里产生了深刻的同情心,本着助人为乐的心态便出门询问,看见小孩满脸是泪水,且衣服和脸上也有不少尘土,推测小孩可能和大人走失找不到家了。虽然朱某再三耐心的向小孩询问家里住址,但走失小孩因情绪紧张和年龄过小无法回答父母名字等有助于寻找孩子家长的信息,为了稳定小孩情绪止住啼哭和获知家庭住址,正在家中的妻子和其四岁的儿子也出来一起帮助朱某询问,一系列安抚下小孩的情绪渐渐稳定,也停止了哭泣;但仍然无法得出比较具体的住址信息,这时正在乘凉的邻居房东大伯告诉朱某他看见小孩是从南村方向走来的,可以沿着南村的小路找找看。朱某家人便一起沿着小孩来时的路向各个村民询问。</span></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 在酷热的夏季烈阳下,朱某一行从北村一直找到南村,在晌午时分寻找了四五百米的村间小巷,询问了二十余户人家是否认识这个走失的小孩,终于在距小孩住所不远处有一位好心的女住户认出了小孩,将朱某一行人带到了小孩的家门外,并提供了联系方式联系上正在焦急寻找走失儿子的小孩母亲,通过了解得知,该户人家以收废品维持生计,家里有两个儿子,平时主要由母亲在带,事发当时走失孩童母亲发现大儿子走失并动身向南村公园方向寻找,其自述大儿子平时喜欢到门口空地玩耍,觉得大儿子可能沿着门口空地向南村公园方向走了,寻找路径刚好和小孩的实际行动轨迹相反,幸亏被好心人及时发现,再走上几十米到清晏桥方向接触到湍急河流或遇到高低落差的地形可能会很危险。想起后果众人不由得一阵后怕,小孩家长则对送回小孩的朱某一家连连道谢。事后东吴司法所工作人员陪同朱某实地回访,在路上巧遇当时指引小孩行进方向的房东大伯,听大伯述说了当时小孩走失到北村小巷的具体情形,在感受当时情景之余工作人员向助人为乐的房东大伯表达了深深感谢。</span></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 善行发于微末,聚沙可以成塔,朱某的助人义举可能是先当下东吴矫正实绩的小小一步,但也未必不是乐于助人社会道德工作的良好开端。在未来工作中,对矫正人员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等助人技术教育,让矫正对象具有助人为乐的技术能力,更要树立助人为乐典型,通过身边实例来鼓励带动各矫正对象形成助人氛围,培养他们的助人心态,为解矫后真正融入社会积极作出行为模式上的准备。</span></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