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源:福建省人大网</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关于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的问题</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队伍规范化建设</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04年国务院取消了司法行政干警的统一着装。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取消着装给基层司法行政干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基层要求恢复着装的愿望十分强烈。统一着装是司法行政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司法行政工作是政法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像公、检、法干警一样规范着装,这应该成为司法行政规范化建设题中之意。基层司法行政干警与人民群众有着广泛而密切的接触,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统一着装有利于规范管理,提升形象,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同时,还要在统一着装的基础上授予基层司法行政干警警衔工资,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干警工作的积极性。</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进一步拓宽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的招收渠道</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进一步拓宽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的招收渠道,使具有专业化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发挥专业优势。一是统一面向社会招聘选拔热爱社区矫正工作,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具备法律、心理、教育、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充实到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中,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二是通过招收一定比例的普通高等院校学习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刑事执法等专业的毕业生和其它专业人才,发给他们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签订合同,发放工资,从而弥补行政工作人员不足。</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进一步加大吸纳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队伍力度</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是成立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协会,把思想好、作风正、热心帮教工作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离退休人员、学校教师、科技人员、团员青年、农村党员、干部和街道居民中的治安积极分子以及其他合适人员借助协会这个平台,吸纳为会员,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政策措施和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建立社会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出台志愿者薪酬指导政策,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奖励政策,切实改善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依法规范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矫正志愿者地位和待遇,为充分调动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工作积极性创造条件。三是广泛宣传社区矫正工作,吸纳社区志愿者。通过广泛宣传社区矫正工作,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并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同时,建议由市级司法行政机关牵头,通过网络招募的方式向社会招录社区矫正志愿者,并对志愿者以及参与情况进行网络公示,对积极参与社区矫正事业的人士,给予物质、精神奖励以及生活上的补贴,激励更多的人加入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专业培训</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是社区矫正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专业性工作,因为矫正过程中关于犯罪人的判决前调查,关于社区刑罚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改造、心理矫正等,无不涉及法学、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各项学科知识。并且整个矫正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权保障、社会安全与国家形象,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治安的好坏,而矫正工作要实现其期待的刑罚效果,其工作人员素质往往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为此,对社区矫正的执法工作者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尤为重要。否则,社区矫正只能是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一种宽容,而难以起到矫正的作用。二是加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培训。首先,通过鼓励和倡导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参加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资格证的培训和考试,“以考促学”,并与工资和职称挂钩;其次,通过与高校、社会工作相关机构建立联系,委托培训,利用假日或轮训,对心理疏导、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开展实训,提高对罪犯的心理、行为矫正的能力;最后,通过成人教育的途径,参加专业培训,既可以提高专职工作者的学历层次,也可以促进工作者更新知识,实现矫正工作的预期目标。三是提高社区矫正社会帮教志愿者人才队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社会帮教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参加进修、实习、短训、函授等,尽快提高职业水平。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五、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标准</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依法规范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政策措施和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社会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出台社会矫正工作队伍薪酬指导政策,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奖励政策,切实改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人才发展创造条件。</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span></p><p><br/></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答复记录</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A: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 &nbsp; &nbsp; B:正在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 &nbsp; &nbsp; C:因条件限制暂时无法解决 &nbsp; &nbsp; D:留作参考 &nbsp; &nbsp; E:协办已答复主办</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承办单位<span class="Apple-ta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pre;"> </span>省司法厅<span class="Apple-ta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pre;"> </span>承办类别<span class="Apple-ta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pre;"> </span>独办</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答复时间<span class="Apple-ta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pre;"> </span>2016-05-04<span class="Apple-ta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pre;"> </span>答复类别<span class="Apple-ta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pre;"> </span>A</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答复内容<span class="Apple-ta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pre;"> </span></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黄晓玲代表:</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关于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的问题》(第1421号)收悉,感谢您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密切关注和宝贵建议。现将我厅办理情况答复如下:</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我省社区矫正机构队伍的现状</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近年来,我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始终把加强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摆在关键的位置,用高效顺畅的执法平台和结构合理的专兼职队伍,来有效落实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措施。一是理顺管理体系。2015年10月,省委编办批复同意省厅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处更名为社区矫正管理局,进一步强化机构设置,便于管理、指导和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泉州市和永春县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参照省里机构设置,将社区矫正科更名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其他设区市及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设也在积极协调加强中,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执法性质得到凸显。二是组建社区矫正执法队伍。近年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内部调剂、公务员考录、接收军转干部、选拔选调生等渠道,组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悉、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执法队伍,承担矫正接收、事项审批、调查取证等工作,依法履行刑罚执行职责。全省社区矫正执法工作人员达到2720人,其中省市县三级社区矫正机构331人,全省司法所2389人。三是配备司法协理员。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富余教师转岗、接收退伍军人、返聘退休干部等方式,按照不低于15:1的比例,全省共招聘司法协理员2302人,泉州等地还招聘了村居社区矫正协管员2491人。司法协理员和协管员承担联系沟通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教育谈话、心理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等专业化工作。四是招募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各地联合团委、志愿者协会,面向社会招募热心社区矫正工作,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社区干部、“五老人员”以及高校师生16320人担任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与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一起协助开展工作。同时,注重社区矫正队伍的教育学习,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交流学习、参观考察等方式,不断提升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为公正、文明、廉洁执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省、市、县三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社区矫正业务培训班388期,培训16031人次。</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关于建议的完成情况</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关于基层司法行政干警统一着装、授予警衔的问题。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整顿统一着装的通知》(国办发〔2003〕104号)。2004年初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统一着装的通知》要求,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实施意见》(财行〔2004〕15号)。《实施意见》规定,统一着装批准权限在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均无权批准。全国经国务院批准的统一着装部门有14个,明确司法部门着装范围为监狱、劳教部门负责监狱、劳教管理工作并授予警衔的在编警察。因此,关于司法助理员统一着装、授予警衔工资的问题,需要中央层面解决。我厅将会把您的意见向上级部门反映,积极争取在社区矫正立法时解决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助理员的警察编制问题。</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关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问题。2015年11月,我厅联合省综治办、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闽司〔2015〕241号)。文件明确规定:“各地要按照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资金效益的原则,公开择优向社会力量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按照15∶1比例配备社会工作者,其薪资待遇由各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加强对购买服务资金的管理,切实发挥社会工作者作用,保证社会工作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五险一金’。针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定社会工作者管理、培养、聘用、晋职晋级等相关配套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逐步规范管理。”漳州市出台文件明确“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由司法行政部门委托劳务派遣公司组织统一招聘,择优录用,待遇以年应发工资总额不低于40000元为宜”。莆田市要求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待遇按各县(区)财政供养的政府购买服务聘用人员薪酬标准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今年,我厅将督促各地落实文件要求,并将完成情况作为2016年度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关于加大吸纳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队伍力度的问题。社会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有益补充。2015年3月,司法行政、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依靠各地工青妇等基层组织的感召力、影响力,发挥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的优势,凝聚、吸引各方力量参与。2016年,我厅在全省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村(居)网格员贴近社区服刑人员日常工作、生活的优势,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动向和行为表现,一旦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有违法犯罪或者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行为的,及时通报线索,有效加以制止。同时,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积极吸纳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会做思想工作的村(居)干部、党员、教师、劳动模范和“五老”队伍等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培育壮大志愿者队伍,形成深入村居、覆盖全省的社会帮教网络。通过开展谈心交流,上门走访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成员、监护人、保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协助落实矫正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强社会志愿者队伍管理,通过成立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注册登记、志愿服务记录记载等形式,将比较分散的志愿者力量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志愿者组织化程度。</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关于强化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专业培训问题。我厅聘请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福建警察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师大的31名教师,涵盖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组建社区矫正教育培训师资库,针对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和司法协理员研究设置科学的培训课程,并在福州、泉州等地建立社区矫正培训基地,对我省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开展轮训。同时,组织编写了《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究》、《社区矫正制度汇编》、《社区矫正教育读本》等书籍,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理论学习。各地通过执法大比武、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文书评比、短期集训、封闭军训等形式,分类开展业务培训,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法律素养、社会工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既能够秉持法治思维,又能够通晓社会工作规律,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说群众听得懂得法言法语。各地还积极鼓励社区矫正工作者参加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我省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中,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师的比例逐年提升。</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五)关于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标准的问题。2015年,全省共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经费4837.1万元,其中省级52万元,9个设区市187.5万元,省财政补助经费1600万元,84个县市区和2个经济开发区2997.6万元,各县(市、区)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每年的社区矫正经费达1811.8元;落实司法协理员工资5587.99万元,年人均工资达2.43万元。2015年,省财政厅、省司法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闽财行〔2015〕72号)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按照事权和支出相适应的原则,将社区矫正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根据当地工作实际,制定本地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标准。截止2016年4月10日,全省已有56个县(市、区)出台本地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标准。</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领导署名:陈勇</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联 系 人:李 &nbsp;毅,陈荣</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联系电话:0591-83726261,83725411 &nbsp;&nbsp;</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福建省司法厅</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2016年5月3日</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