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line-height: 0px; font-size: 18px;"></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关于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的建议</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议内容<span class="Apple-ta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pre;"> </span></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强化人员保障</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自该项工作从公安机关移交至司法行政机关后,司法行政机关人员并未因新增业务增加基层政法专项编制,而是使用编外合同制人员。为更好地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依规执法,建议省政府增加基层司法助理员编制,专人负责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加大经费保障力度</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贯彻落实福建省财政厅、司法厅(闽财行〔2012〕97号)《转发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将社区矫正工作指导管理经费、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和社区矫正设备经费纳入省、市、县三级财政年度预算,建立社区矫正经费的全额保障制度,并根据经济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动态增长机制。</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议司法助理员工资采取省、市、县(区)分级负担原则,切实提高司法协理员经济待遇。</span></p><p><br/></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答复内容<span class="Apple-ta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pre;"> </span></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熊玉君、林日耕、徐月华、刘先裘代表:</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关于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的建议》(第1713号)收悉。感谢您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密切关注和宝贵建议,现将我厅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我省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现状</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始终把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通过招录、招聘、招募的方式,建立起一支以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为主体、司法协理员为辅助、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初步实现了社区矫正队伍的专业化、专职化、社会化。一是组建社区矫正执法队伍。2009年以来,协调省编办为市级社区矫正机构增加18名、为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增加106名,为基层司法所增加946名政法专项编制。近年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内部调剂、公务员考录、接收军转干部、选拔选调生等渠道,组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悉、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执法队伍,承担矫正接收、事项审批、调查取证等工作,依法履行刑罚执行职责。目前,全省社区矫正执法工作人员达到2720人,其中省市县三级社区矫正机构331人,全省司法所2389人。二是配备司法协理员。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富余教师转岗、接收退伍军人、返聘退休干部等方式,按照不低于15:1的比例,全省共招聘司法协理员2302人,泉州等地还招聘了村居社区矫正协管员2491人。司法协理员和协管员承担联系沟通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教育谈话、心理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等专业化工作。三是招募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各地联合团委、志愿者协会,面向社会招募热心社区矫正工作,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社区干部、“五老人员”以及高校师生16320人担任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与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一起协助开展工作。同时,注重社区矫正队伍的教育学习,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交流学习、参观考察等方式,不断提升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为公正、文明、廉洁执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关于建议的完成情况</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关于增加基层司法助理员编制问题。司法助理员属于中央政法专项编制,其审批权在中央。近几年,我厅联合省委编办多次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我省基层司法助理员编制不足的问题,希望中央有关部门能予以支持。但是,按照中央关于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近期内难以为地方增加编制。下一步,我厅将积极配合省委编办,按照中央有关精神,通过政法编制专编专用、加强编制动态管理、调整层级分布、压缩综合管理人员编制等手段,优化现有编制资源配置,推动政法专项编制向基层和一线倾斜,不断充实基层司法所司法助理员力量,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工作。</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关于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的问题。目前,全省9个设区市、84个县(市、区)和2个经济开发区均已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从2013年开始,省级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和补助经费就已纳入当年省直预算单位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范畴。省财政厅每年对我省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全方位的评价。2015年,全省共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经费4837.1万元,其中省级52万元,9个设区市187.5万元,省财政补助经费1600万元,84个县市区和2个经济开发区2997.6万元,各县(市、区)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每年的社区矫正经费达1811.8元。2015年,省财政厅、省司法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闽财行〔2015〕72号)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按照事权和支出相适应的原则,将社区矫正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根据当地工作实际,制定本地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标准。截止2016年4月10日,全省已有56个县(市、区)出台本地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标准。泉州市各县(区、市)和台商投资区全部制定出台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文件,明确各地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以上年度社区矫正对象人数为基准,力争按2000-3000元/人?年的标准核拨社区矫正工作经费。漳州市要求各县(市、区)探索建立按照社区服刑人员数量核定社区矫正经费的制度,原则上按照每位社区服刑人员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给予保障。</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关于司法协理员工资的问题。2015年,全省共落实司法协理员工资5587.99万元,年人均工资达2.43万元。2015年11月,我厅联合省综治办、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闽司〔2015〕241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各地要按照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资金效益的原则,公开择优向社会力量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按照15∶1比例配备社会工作者,其薪资待遇由各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加强对购买服务资金的管理,切实发挥社会工作者作用,保证社会工作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五险一金’。针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定社会工作者管理、培养、聘用、晋职晋级等相关配套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逐步规范管理。” 漳州市司法局会同市财政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意见》明确“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由司法行政部门委托劳务派遣公司组织统一招聘,择优录用,待遇以年应发工资总额不低于40000元为宜(含聘用人员缴纳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等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以及绩效等奖金)”。</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领导署名:陈勇</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联 系 人:李毅,陈荣</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联系电话:0591-83726261,83725411 &nbsp;&nbsp;</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福建省司法厅</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016年5月3日</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