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本网山东德州讯(临邑县司法局宿安司法所 吴志强)</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 202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颁布实施,犹如一座里程碑,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构建起全新的法治框架。五年来,这部法律与配套的《山东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共同织就了严密的法网,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遵循,推动和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见证了无数社区矫正对象重获新生,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 一、 以法为据,筑牢矫正工作根基</span></span></strong></p>
<p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 《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这为社区矫正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从过去以管理为主,到如今集监督管理、教育帮扶为一体,国家从法律层面为我们指明了清晰的工作方向。《条例》的出台又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流程和标准,让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我们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深入学习《社区矫正法》及《条例》,精准把握法律精神和要求。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规范开展入矫宣告、监督管理、考核奖惩等工作,从判决前调查评估到期满解矫的无缝衔接,让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通过法律的规范和约束,社区矫正工作更加严谨、有序,刑罚执行更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真正实现了"管得住、矫得好"这一目标。五年来,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始终保持在极低水平,法治的威严与温度在此得到完美统一,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二、以人为本,彰显司法人文关怀</span></span></strong></p>
<p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 社区矫正不仅是监督管理,更是教育帮扶。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了解矫正对象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重燃对生活的信心。</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 社区矫正对象尹某某因其儿子几年前出车祸去世,思想上受到严重打击,一直想收养个孩子,于是通过熟人介绍买卖了因赌博欠债的孙某的儿子,遂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被判处缓刑后尹某某一直解不开这个思想疙瘩,精神几近崩溃,心理压力巨大。依据《社区矫正法》中“教育帮扶”原则,我们确定了尹某某矫正工作重点即依法开展日常监管和心理疏导相结合,重点在疏导其因儿子早逝导致失独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引导她建立健全社会性人格属性,从巨大的悲痛中走出来并使其逐步接受不能因想要个孩子就去买卖儿童的而犯罪的事实。司法所工作人员随时了解和掌握其最新心理动态,适时调整教育矫正方案。同时,结合临邑县委政法委开展的“阳光导航·携手前行”为主题的社会心理宣讲活动,邀请具有专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心理咨询师的共同努力,尹某某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变化,从刚开始的沉默不语,到后来主动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态变化,其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得到了重塑。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咨询,帮助尹某某释放了内心压力,甩掉了思想包袱,建立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进一步彰显了司法为民的人文关怀。</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三、多方联动,凝聚社会治理合力</span></span></strong></p>
<p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参与。《社区矫正法》实施后,我们积极构建“司法行政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凝聚起强大的社会治理合力。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我们积极探索、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我们与公安、法院、检察院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工作联动,确保矫正对象衔接无缝、监管到位。同时,积极同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门协调,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帮扶,让法律规定真正转化为温暖人心的实际行动。另外,积极引导企业、法律服务工作者、村级网格员、社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让社区矫正对象感受到社会的包容与关爱。通过多方联动,社区矫正工作不再是司法行政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社区矫正法》实施的五年,是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法治化、专业化不断提升的五年,是无数社区矫正对象重拾信心、回归社会的五年,更是法治力量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写照。五年以来,无数矫正对象告别过去,重新融入社会,开启了崭新人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法律的力量,是社会各界的支持,更是每一位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辛勤付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深刻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必须继续以法律为指引,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书写社区矫正工作新篇章,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德州、法治德州贡献力量。</span></span></p>